经调净利润首破百亿,小米加速向硬核科技企业冲击
2025/05/28 | 作者 陶娅洁 | 编辑 崔陆鹏
摘要: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大家电业务进展迅速,洗衣机、冰箱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,实现同比翻倍增长。
过去的2025年第一季度,小米汽车的亏损依然存在,但趋势已经发生改变。
5月27日,据小米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86亿元(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人民币181亿元),亏损为人民币5亿元。小米SU7系列单季交付75869辆新车,连续6个月单月交付超2万台。
对比2024年第四季度,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7亿元,已环比减亏2亿元。同时回顾去年第二季度,小米汽车正式发布后交出了首份成绩单,彼时的小米SU7系列单季交付还在27000辆的级别,但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却达人民币18亿元。
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《凤凰WEEKLY财经》表示,小米汽车仍在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效应。但随着交付量逐季攀升、产线效率提升、单车分摊成本下降,小米正朝着盈亏平衡迈进。
小米汽车的“向上突破”并非孤立事件。今年第一季度,小米集团总收入达1113亿元,同比增长47.4%;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,达107亿元,同比增长64.5%,创下历史新高。
从核心业务来看,手机×AIoT收入为927亿元,同比增长22.8%。其中手机业务实现收入506亿元,同比小幅增长近9%。
手机高端化方面,小米也有所进展。据小米财报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币4000元及以上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达到9.6%,同比提升2.9%。其中,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币4000-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排名第一,市占率同比提升4.6个百分点至24.4%。
此外,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323亿元,同比增长58.7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大家电业务进展迅速,洗衣机、冰箱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,实现同比翻倍增长。
无论是汽车、手机还是AIoT,小米的最终野心都不止于“硬件卖得好”。 业界分析认为,要真正成为全球硬核科技的引领者,AI和芯片是小米当下的重要着力点。
《凤凰WEEKLY财经》关注到,在财报发布后的媒体电话会上,卢伟冰等一众小米高管着力强调了AI与芯片的重要性。
卢伟冰透露,小米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已正式开源,同时,上周正式亮相的玄戒O1,也在性能和体验上有大的跃升。
面对坊间对于玄戒O1的研发疑问,小米公司近日进一步澄清表示,玄戒O1并非外界传言的“向Arm定制”芯片,其研发过程中没有采用Arm CSS服务,而是由小米玄戒团队历时四年多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SoC。该芯片虽基于Arm最新的CPU、GPU 标准IP授权,但多核及访存系统级设计、后端物理实现完全由玄戒团队自主设计完成,并非采用Arm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,所谓“向Arm定制芯片”的说法并不属实。
专注于小米研究的“Will的粮厂研究”在27日发文指出,小米的战略重心正从硬件本身向AI生态入口转移。
他表示,小米集团成立初期的战略愿景,是构建庞大的硬件生态(从手机到IoT),获取生态入口的流量价值,并基于此探索互联网变现路径。这个思路在小米IoT时代遇到了阻力和困难,但在AI时代看到了希望。以DeepSeek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推动了AI从“技术展示”向“场景赋能”过渡,使得AI在端侧的部署和应用成为了可能。
业界分析认为,随着自研芯片与AI大模型逐步落地,小米获得了打破“硬件公司”单一标签的机遇。能否在AI生态竞争中占据先机,将成为决定小米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ABOUT / 相关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