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耀,拼了
2025/07/07 | 作者 陶娅洁 | 编辑 崔陆鹏
摘要:手机之外,荣耀“迭代”
被荣耀称为“地表最强折叠屏”的荣耀Magic V5终于亮相。
薄至8.8毫米,217g的重量,搭载骁龙8“满血版”芯片,全新YOYO智能体和青海湖刀片电池——这款新机,被誉为荣耀AI战略下的首部旗舰之作。
7月2日晚的荣耀Magic V5暨AI终端生态发布会上,荣耀CEO李健在台上多次提及“用户”、“连接”、“心灵沟通”,试图传递荣耀从硬件厂商向AI终端公司的战略转向。而在发布会后接受《凤凰WEEKLY财经》等媒体采访时,李健更明确表示,荣耀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品牌,而是一家全面转型AI生态的科技公司。
荣耀想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路,但这条路究竟通往何方,真的好走吗?
折叠屏卷入“轻薄战”,荣耀何以破局
纵观本次发布会,荣耀设计了两大“抓手”,试图打造Magic V5的独特与高端调性。一是轻薄,二是AI。
在轻薄方面,Magic V5机身厚度仅8.8mm,相比上代Magic V3的9.2mm再次压缩0.4mm,重量则降至217g,与不久前发布的vivo X Fold5持平,成为当前市面上最轻薄的大折叠屏之一。
发布会直播截图
但轻薄是一把双刃剑,电池体积的压缩往往直接冲击续航体验,对此荣耀将解法寄托在自研“青海湖刀片电池”上,以期打开新路径。
事实上,从Magic 5系列首次使用硅碳负极电池(硅含量5%)开始,荣耀就在尝试高硅含量的负极材料,而这次将硅含量提升至25%,以期在轻薄与续航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。
有分析指出,刀片电池表面上是物理结构的微创新,背后则是供应链整合、材料研发乃至风险控制的综合能力体现。这类工程层面的优化,也是当前智能手机行业日益激烈内卷中的一环。
李健介绍青海湖刀片电池 图/《凤凰WEEKLY财经》摄
而AI能力,是Magic V5另一重发力点。
李健称Magic V5为“最强AI智能体手机”,搭载全栈个人知识库、全域智能体协同、终端互联等功能,用YOYO智能体提升用户在办公、搜索、识别等场景中的效率感。
配置方面,Magic V5几乎集齐了荣耀的全力输出,从芯片到屏幕、从电池到摄像头,都在展现创新。
从价格看,Magic V5起售价8999元(12+256GB),顶配版16+1TB售价达10999元。
有趣的是,发布会当天,上个月末发布的vivo X Fold5也正式开售,起售价为6999元,直接在价格带上拉出区隔。
根据调研机构IDC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出货量达284万台,同比增长53.1%。其中华为以76.6%的份额、约217.5万台出货量领跑,荣耀与OPPO分别以9.1%、7.1%份额居二、三位,荣耀出货约为25.84万台。
当前,折叠屏赛道虽仍处在扩容阶段,但轻薄已经成为头部厂商共同的技术方向。vivo、OPPO、小米皆在轻量化、大电池、全功能等方面寻求平衡。举例来说,vivo x fold 5重量为217g,与荣耀Magic V5持平;今年2月发布的大折叠OPPO Find N5,也在轻薄与大电池上做足功夫。
但市场竞争也日趋同质化。正如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所言,“2025年的折叠屏市场已经到了‘标配全家桶’的阶段。清一色的顶配骁龙,说续航就拼扛摔,说像素就是亿级,此外还要能拍月亮。”
内卷之中,荣耀Magic V5能否跳出这一模式,成为真正的领跑者,还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讲好AI故事,荣耀冲刺IPO
从手机巨头到AI生态企业,荣耀正以新身份冲刺A股IPO。
6月27日,中国证监会披露,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深圳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,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。按照官方节奏,荣耀将在今年6月至明年3月期间完成全流程辅导,迈出A股IPO的关键一步。
发布会后,荣耀CFO彭求恩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IPO共分六个阶段,荣耀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,启动第二个阶段,此外上市辅导还要验收,后续进行申报、审核、发行上市。目前荣耀正在辅导机构的帮助下,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公司治理、内控等方面改进,辅导时间至少是3个月,现在正在和合作单位做这些工作。“荣耀正按照程序一步步往前走,进展很顺利。”彭求恩表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荣耀此番冲刺IPO,正试图以AI终端生态为核心叙事。
在李健的描述中,荣耀已不是单纯的手机厂商,而是AI终端生态企业。他对媒体强调,荣耀在硬件方面的创新能力很强,在AI智能体方面的进展也可圈可点,二者正在形成组合优势。
发布会直播截图
此次发布会上,荣耀同步推出平板MagicPad 3、笔电MagicBook ART 14、手表5 Ultra、开放式耳机Earbuds等AI生态产品,构成完整的AI全家桶。李健称,这正是其“阿尔法战略”提出后的首次成果展示。
根据荣耀在2025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所披露的信息,公司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,打造覆盖全场景的AI生态体系。
更引人关注的是,荣耀在人形机器人方向的布局。李健在荣耀400新品发布会上曾透露,其自研运动控制算法的机器人已突破4m/s的速度。业界对比之下,宇树科技G1机器人的冲刺水平为3-3.5m/s。
目前,荣耀已设立多家聚焦机器人和物联网相关的子公司,经营范围覆盖智能机器人、无人机、IoT设备、可穿戴终端等多个方向。
对此,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《凤凰WEEKLY财经》表示,荣耀试图将能力延伸至更广泛的智能终端领域,在手机之外打造更多想象空间。但资本市场也变得谨慎,“AI+硬件”的故事需要以实际业务落地和数据支撑为基础。
“从目前的迹象看,荣耀是在讲前沿科技的故事,比如机器人。但资本市场是否买单,是个悬念,且AI研发回报周期长。荣耀一方面需证明其机器人等新业务能突破‘手机企业做硬件必死’的魔咒,通过具体数据展示商业模式可行性,而非仅依赖技术愿景叙事;另一方面,可能还需要讲述更新的故事。”张孝荣直言。
这个夏天,荣耀站在了两个交汇点上。一边是以Magic V5为代表的新旗舰刷新硬件纪录,另一边是借AI生态向资本市场讲述新故事。不同战场背后有着同一个问题:在这个拼配置、拼生态、拼资本的时代,荣耀能否真正做出差异化,并将AI终端的愿景变成现实?